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千峰横紫翠,双阙凭阑干。
千峰唐 刘长卿 龙门八咏 水东渡 山叶傍崖赤,千峰秋色多。唐 李嘉祐 至七里滩作 万木迎秋序,千峰驻晚晖。唐 卢纶 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 寥寥行异境,过尽千峰影。《韵府拾遗 冬韵》:李山甫诗荣枯无路入千峰张栻游南岳序上观晴霞横𢃄千里泉声隔匆泠然通夕不知此身踞千峰之上也 ——《骈字类编》横 ( 橫 ) héng/hèng横 [ héng ] 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直”相对:~梁。~楣。~额。~幅。~批。~披(长条形横幅字画)。~匾。~标。~空。 左右向的,跟目视方向垂直的,与“竖”、“直”、“纵”相对:~写。~排。~向。~斜。纵~。 地理学上指东西向的:与“纵”相对:~贯东西。横 [ hèng ] 凶暴,不讲理;蛮~。强~。~暴。~蛮。 意外的,不寻常的:~财。~祸。~事。~死。紫翠唐 王翰 古娥眉怨 琳琅禁闼遥相忆,紫翠岩房昼不开。唐 唐彦谦 高平九日 云净南山紫翠浮,凭陵绝顶望悠悠。宋 欧阳修 毬场看山 为爱南山紫翠峰,偶来仍值雪初融。宋 曾巩 甘露寺多景楼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骈字类编》双阙(雙闕)shuāng quē(1).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两宫遥相望,双闕百餘尺。” 唐 吴融 《送僧归破山寺》诗:“别来双闕老,归去片云閒。” 明 王宠 《入消夏湾》诗:“千山翫迴转,双闕开嶙峋。”(2).借指宫门。 唐 广宣 《驾幸天长寺应制》诗:“宸游双闕外,僧引百花间。”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比亦再过於双闕,未尝一对於清光。”(3).借指京都。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聊且夜行游,游彼双闕间。” 唐 杜甫 《承间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十:“意气即归双闕舞,雄豪復遣 五陵 知。” 仇兆鳌 注:“双闕,谓都中。” 明 戴缙 《楚江旅怀》诗:“客梦悬双闕,乡心逐五羊。” ——《漢語大詞典》凭阑(凭闌)píng lán见“ 凭栏 ”。 ——《漢語大詞典》干 ( 乾 幹 ) gān/gàn《國語辭典》干 [ gān ]名武器名。用來阻擋刀箭、護衛身軀的盾牌。《書經·牧誓》:「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韓非子·五蠹》:「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舞,有苗乃服。」參見「天干 」條。水畔、岸邊。《詩經·魏風·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唐·杜甫〈有客〉詩:「豈有文章驚海內,謾勞車馬駐江干。」經脫水加工製成的乾燥食品。如:「筍干」、「豆腐干」。通「乾」。成群有關係的人。《紅樓夢·第五九回》:「那婆子深妒襲人、晴雯一干人。」姓。如晉代有干寶。二一四部首之一。動冒犯、觸犯。如:「干犯」。《左傳·文公四年》:「君辱貺之,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求取、營求。《論語·為政》:「子張學干祿。」《公羊傳·定公四年》:「伍子胥父誅乎楚,挾弓而去楚,以干闔廬。」強行參預。如:「干涉」、「干政」。清·徐珂《清稗類鈔·帝德類·咸豐季年三奸伏誅》:「三奸盤結,同干大政。」相關、有關聯。如:「相干」。《水滸傳·第五二回》:「莊客李大救主,誤打死人,非干我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