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平台app下载

刘备是怎么发现马谡不堪大用的?魏延看破不说破,诸葛亮无语

刘备是怎么发现马谡不堪大用的?魏延看破不说破,诸葛亮无语

那么,刘备当年是如何察觉马谡不堪大用的呢?难道刘备有超凡的预见能力吗?其实并不是。

刘备统一益州后,内部尚在动荡,尤其是越嶲郡,经常遭到叛军袭扰,百姓苦不堪言。那时,越嶲郡的太守被乱军斩杀,刘备决定派一位有能力的人去平乱。马谡,因为是马良的弟弟,又与诸葛亮关系密切,刘备便决定测试他的能力,让他担任越嶲郡太守,处理平乱事务。

刘备看中马谡的原因很简单:马谡是马良的弟弟,且与诸葛亮关系良好。而诸葛亮当时是刘备的重要谋士,马良也在刘备麾下。虽然刘备对马谡的真才实学并不完全了解,但他想通过这个机会测试马谡的能力。然而,马谡并没有如期前往越嶲郡,而是以与诸葛亮商议事宜为由,迟迟未动身。

这一点令刘备极为失望。在面临内部危机,急需能干的人去处理叛乱时,任何有本事的人都会抓住机会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才华,以此获得升迁的机会。如果失败,刘备可能会宽容地看待,甚至更加重用他们。就像廖化,尽管关羽败北,廖化投奔孙权,但刘备了解真相后仍然重用他。

然而,马谡此时却找借口推脱,迟迟没有前往越嶲郡。对于刘备来说,马谡的这一行为说明他缺乏担当,甚至有些自私。越嶲郡位置偏远,战乱不断,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可能会面临生命危险。而马谡显然不愿意冒这个风险,他更愿意待在成都——这个经济中心,安享升职机会。

从人性角度来看,马谡或许并没有错,他害怕面对危险,但从刘备的角度来看,这一行为却表现了马谡的投机心理——哪里有好处他就去哪里。因此,刘备认为,马谡不过是一个言过其实的人,最多只能担任参军等辅助职务,绝不适合担任主将。

因此,刘备的用人眼光无疑更加锐利。他早年提拔关羽、张飞,后续又请出诸葛亮,提拔魏延和廖化,这些举措展现了他出色的用人智慧。而马谡最终的表现也印证了刘备的眼光——在街亭,马谡的战略失误让诸葛亮的北伐无功而返。

综上所述,马谡确实是一位言过其实、缺乏实战经验的人,他的个人情绪也常常影响决策。在关键时刻,他不仅无法冷静应对,还可能因为自负和个人情感而做出错误判断,导致整个军队的失败。

你们怎么看待马谡的表现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