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365365051

“武圣”关羽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是什么水平,为何只有他地位特殊?

“武圣”关羽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是什么水平,为何只有他地位特殊?

毋庸置疑,关羽在东汉末年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优秀将领,仅从史料记载来看,他凭借个人武勇足以在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而统兵作战则取得了“威震华夏”这样惊世骇俗的战绩。不过,如果将目光放眼整个中国历史,关羽的星光就要暗淡不少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原因同样有两个:一是关羽的实际战果有限,二是最终结局太不完美。

诚然,关羽北伐在当时造成了巨大轰动,且困曹仁、降于禁、斩庞德也都体现出关羽在汉末武将中实属顶级。然而,换个角度来看,关羽不但始终未能攻破曹仁镇守的樊城,还在徐晃率领援军赶到后眼见无法破城而选择了主动撤军。直到这时,关羽才得知后方失陷,而东吴之所以进军如此顺利,离不开麋芳、士仁二人的鼎力协助。

麋芳、士仁素来被关羽以轻蔑、倨傲的态度对待,后来负责后勤保障又因办事不力遭到斥责,在忧惧之下接受了东吴的诱降。东吴撕毁盟约发动偷袭、麋芳与士仁背叛蜀汉当然都值得批判,但关羽本人显然也要对荆州之失承担重要责任。另外,关羽最终不但是兵败身亡,首级还被孙权割下送给曹操,尽管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但其下场仍然可以说相当不体面。

如此看来,关羽不但北伐没能取得多少实质性成果,还因为没能顾及好后方而丢掉了荆州。当初霸王项羽自刎乌江,尽管兵败垓下但仍然保全了最后的颜面,而关羽死于敌将之手,首级还被割下当成了礼物,何其令人唏嘘。

纵观历史,战国时期白起为将三十余年,光是长平之战就号称坑杀敌军四十五万,尽管留下“人屠”的恶名,但作为将领不管能力还是战绩都无可挑剔。汉初卫青、霍去病率军抗击匈奴,前者出将入相,掌握军政大权,后者虽英年早逝,但二十一岁便封狼居胥的功绩实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除此之外,我国历史上还有着为数众多的顶级武将,他们或是帮助帝王统一、平定天下,或是抗击外敌取得辉煌成果,其中更是不乏鲜有甚至毫无败绩者。尽管确实有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但与他们相比关羽确实难称顶级。不过,这并不影响关羽被尊为“武圣”,因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真正推崇的其实是他身上名为“忠义”的品质。

所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正是曾经被迫为曹操效力的经历更加彰显了关羽的忠义。在刘备身边,他颠沛流离,却毫无怨言,而曹操尽管“礼之甚厚”,却只换来了关羽的一句:“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正因如此,历代帝王赐予关羽的封号基本都围绕着“忠”与“义”。

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关羽誓死追随刘备,帮助其追逐兴复汉室的大业,这是忠君爱国宣传的绝佳案例。对于百姓而言,关羽武艺超群、有勇有谋,其忠义的品格更是值得学习和效仿。于是,在其它方面矛盾尖锐的封建统治者与民众罕见地达成一致,共同确立了关羽在官方、民间甚至宗教、文化体系等不同领域内的重要地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